古籍藏品上滋生霉菌,有什么危害?
霉菌是危害古籍、字畫、檔案、手稿文獻、經卷、家譜、圖紙等紙質藏品的主要微生物之一。霉菌的滋生,會在紙張上附著霉斑,影響紙張信息的利用;同時,在霉菌吸收營養過程中,會破壞紙張纖維,使得紙張耐久性降低,導致紙張出現變黃、變脆,嚴重時哪怕輕輕觸碰紙張,也會碎為紙屑,給古籍、字畫、檔案等紙質藏品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。
霉菌是環境溫濕度、酸堿度引起
在微生物學中,影響霉菌生長、發育、繁殖的主要因素與三個“度”有關,即:溫度、濕度、酸堿度。有實驗證明,溫度在14~20℃、濕度在50%~60%的環境中,不適宜于霉菌的生長、發育。同時,其生長、發育還需要在一定酸堿度的基質中才能進行,換而言之:藏品紙張本身是霉菌吸收養料的良好基質。也就是說,要防止霉菌生長、發育、繁殖,除了控制好紙藏品環境的溫度、濕度外,還要定期檢測紙藏品的酸堿度pH值(最佳狀態為弱堿性)。當紙藏品呈弱酸性時,要及時做好后續預防性脫酸保護,將酸堿度維持在弱堿性狀態,以防止紙質藏品的酸化損毀。
古籍長霉菌的清除方法
一、手工清除法。可將紙質藏品置于干燥通風處,待菌絲干燥后,用寬軟刷在紙張上輕刷,或用低壓真空吸塵器,將霉菌刷入或吸入吸塵袋,并輕敲發霉的書頁,以防霉菌嵌入紙張或織物的纖維內部。該方法適用于處理局部、輕度的古籍發霉。
二、酒精擦拭法。首先,在擦拭時視實際情況,用脫脂棉等蘸75%酒精擦拭。其次,使用前需測試是否引起字跡褪色和紙張脫色;擦拭后的酒精棉花球應及時更換,避免交叉感染。需要強調一點:注意防火。該方法適用于處理局部、輕度的紙質藏品霉斑。
三、環氧乙烷熏蒸法。由于該方法屬于中毒類除治方法,需專業人員操作,這里不多做分享。該方法僅適用于緊急情況下處理大批量的紙質藏品發霉。